【懋仪讲堂】香港城市大学朱光宇教授Platinum anticancer prodrugs: New stories from old drugs
时间:2025-06-18 来源:化科院
点击数:
2025年5月18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化行楼224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Platinum anticancer prodrugs: New stories from old drugs”的学术讲座,报告人是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的朱光宇教授。该讲座由刘红科教授主持,来自全院相关学科的师生们聆听了朱光宇教授的精彩讲座。
报告会上,朱光宇教授首先讲了尽管铂类抗癌药物(包括顺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它们的副作用和耐药性促使研究人员寻找新的金属抗癌复合物。非传统铂类化合物已被广泛研究,有望成为下一代铂类药物。另一方面,利用纳米材料将顺铂快速导入癌细胞,已被证明具有提高顺铂抗癌性能的前景,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这篇报告中,他总结实验室在1)双靶向非传统铂类抗癌药物的设计、合成、生物评价以及2)基于金属的抗癌试剂的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并给出一些铂结构的例子,这些铂结构能够具有化学免疫治疗功能。

报告接近尾声时,朱光宇教授与在场的师生们进行了多次互动,还向师生们介绍了自己研究团队及研究环境,针对老师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朱光宇教授耐心地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通过这场讲座,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最后,此次讲座在师生们的阵阵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朱光宇,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系主任、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期间从事蛋白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同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与药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 2007年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期间从事抗癌药物的筛选和生物评测工作。2007年至201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攻读博士后,从事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合作导师: Stephen J. Lippard教授)。专注于抗癌药物的研发和药物机理研究,包括开发刺激响应型抗癌前药、新型金属抗癌药物的合成和生物评测、以及利用跨学科方法开发癌症特异性纳米药物以克服药物耐药性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
Chem、Nat Synth、Nat Catal、Nat Commun、Sci Adv、Chem、JACS、Angew和PNAS等学科期刊上。现任亚洲生物无机化学执委会秘书长、中国化学会青年委员会和全国生物无机化学执委会委员,并担任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副主编和Journal 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等期刊编委。曾获2024年亚洲生物无机化学James Hoeschele Award、2023年城市大学理学院优秀青年研究学者奖和2023年香港城市大学理学院教学卓越奖等多个奖项。入选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的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2023年当选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