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毛春/万密密、王琛/王瑾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优秀科技进展

时间:2025-06-06 来源:化科院 点击数:

近日,我院在2024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科技进展遴选中取得佳绩,毛春/万密密团队、王琛/王瑾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全省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优秀科技进展(入选领域分别为生物医药和基础研究领域)。2024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优秀科技进展是根据《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遴选工作办法》《2024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遴选工作方案》,经提名、形式审查、初评、综合评审等程序遴选确定,体现了江苏的最新科技发展成就。

入选的科研成果信息如下:

项目名称:重大疾病治疗用纳米机器人创新药物技术

完成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主要完成人:毛春、万密密、周敏、史冬泉、魏嘉、赵文波、吴梓瑜

项目名称:仿生纳流控器件研发及分析检测应用

完成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主要完成人: 王琛、王瑾

科研成果简介:

重大疾病治疗用纳米机器人创新药物技术:纳米机器人在生命体内的自主运动能力为突破传统被动给药系统治疗重大疾病的局限性带来了可能。然而,目前纳米机器人在生物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我校化科院毛春/万密密教授团队从纳米机器人生物安全性出发,以“仿生”为基本设计理念,通过纳米工程化构建,首次提出利用体内生化反应作为纳米机器人驱动机制的设计理念和趋炎性远程靶向机制,并基于此研发了一系列重大疾病治疗用纳米机器人创新药物。研究成果在Nat. Nanotechnol., Nat. Commun., Sci. Ad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件,结果推动了我国在智能纳米药物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对提升我省乃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仿生纳流控器件研发及分析检测应用:生命信号产生的本质是来自离子在离子通道中的传输,进而通过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系统进行信号的传递和储存。因此,研究离子在纳米/亚纳米通道中的传输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24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发布全球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仿生纳流控学位列其中。王琛教授课题组率先提出了构建不对称仿生纳流控器件,发展端面分析新方法;通过功能化修饰,实现器件的仿生性能;通过研究离子在纳米通道/离子通道中的传输行为,揭示纳流控离子传输规律与响应机制;通过检测器件传输性质的变化,实现小分子/离子、生物分子、细胞等系列高灵敏、无标记分析检测应用。研究成果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nal. Chem. 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件,为探索生命信号和神经网络的信息存储与传输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Copyright © 2009-20010 南京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